泉州开元寺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据传,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敕天下诸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旨在取代武周时期遗留下来的大云国寺系统。因此,全国各地便有了“开元寺”。
但是,不知哪位“高人”称“,皇帝敕十大州建十大开元寺”,这个所谓的“十大开元寺”分别是:厦门开元寺、普陀山开元寺、南昌开元寺、大同开元寺、浙江临海开元寺、郑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邢台开元寺。
当笔者看到柳州开元寺怎么没有被列入其中,还有河北正定开元寺,便对这个所谓的“十大开元寺”起疑点,再看看竟然有了“厦门开元寺”列入其中,更加怀疑其“权威性”。
我们知道,唐朝中叶,厦门岛只是一个隶属于同安县的嘉禾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级,在一座没有桥梁通行必须靠小船过渡的岛上建一座“宏大的开元寺”合符逻辑吗?无需讳言,唐开元年间的厦门岛,就是一座渔民晒网歇息的岛屿,简直就是“荒无人烟”之地。
但是,同属福建的泉州开元寺,确实是唐朝时期宏伟的建筑。
唐玄宗皇帝只是“敕天下······改以开元为额”,并没有要求诸州“必须”大兴土木建设开元寺。因此,泉州的“开元寺”也是由“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不断更名而至“唐开元年间”并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泉州开元寺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当然有许多特色之处。
其中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五方佛,前排的石柱和桁梁接合处的斗栱,饰着24尊木雕的“人首鸟身”雕像,俗称“飞天乐伎”。
24尊,被当地人解读为:“一年24节气”或“一天24小时”。总而言之,这“飞天乐伎”时时刻刻护佑着一方百姓平平安安。
“飞天乐伎”其造型源自佛经所描述的神鸟“迦陵频伽”(梵语音译,汉语意译为“妙音鸟”、“好声鸟”或“美音鸟”),形象为人身羽翅鸟腿,这些飞天手中或执管弦乐器,或捧文房四宝,轻歌曼舞,栩栩如生。既起到支撑梁架结构的作用,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寺庙木构建筑中罕见的。
飞天执“管弦乐器”被认为寓意着“歌舞升平,繁荣盛世”;捧“文房四宝”则祈望当地“英才辈出,知文达礼”。
梵语中的“迦陵频伽”,我们翻阅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迦陵毗伽,应云歌罗频伽,亦云迦兰伽。迦陵,此云好;毗伽,此云音声:名好音声鸟也。”
据资料,“迦陵频伽”的形象早在七世纪就出现于中国北方及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寺壁画及雕塑中,一般体现为佛前乐舞。因此,在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中,“迦陵频伽”即传承了“佛前乐舞”的形式,又以柱体桁梁重要的支撑结构出现,可谓匠心独特。不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佛教文化,又创造性地留存历史遗迹,也体现了唐朝时期中原文明在这块“边陲之地”生根发芽。
往期推荐